多宝鱼好吃不?
多宝鱼的学名叫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海洋底栖冷温水性鱼类。原产于欧洲大西洋海域,1995年由荷兰引入中国渤海湾、黄海海域进行养殖。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养殖,现已成为全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4] 其生长快、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因此“多宝鱼”这一名称也广泛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同。由于多宝鱼具有肉质细嫩、口感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一、多宝鱼的营养价值及其功效 多宝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每百克含19.76g)且品质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98%;富含蛋白质、钙、磷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尤其丰富;还含有DHA、EPA等人类所必需的脂肪酸和大量的脑黄金物质[1,3] 这些营养成分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维护正常的生理机能,防止疾病发生有重要作用 [4] 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宝鱼肉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多宝鱼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多宝鱼能治小儿盗汗、尿血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多宝鱼所含的Ω-3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牛磺酸等活性物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有助于大脑发育,还能缓解疲劳。在提高智力方面,多宝鱼的功效不亚于三文鱼。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多宝鱼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多宝鱼作为新兴养殖品种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它的规模化发展,各种病害不断涌现,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市场销售。目前报道的多宝鱼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的感染。例如溃疡病是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肠炎病是由于志贺氏菌、爱德华氏菌所致肠道炎症。这两种病症都属于细菌性传染病,通常通过接触传染。此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疾病和寄生虫病危害严重。
1、细菌性传染病 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宝鱼的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是通过对多宝鱼发病时的症状描述来了解该病的病原情况,尚未见到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培养的文献报道。下面我们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来简单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a.溃疡病 :这种传染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多宝鱼的全身各部位尤其是腹面和尾柄处,患病初期鱼体表出现局部充血,继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溃烂部分呈深褐色并伴有黄色脓液流出,病变处的组织逐渐腐烂剥离最后导致整个鱼体死亡。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当水体受到病原体污染后,带病的鱼苗进入水中,病原菌在水中大量繁殖并侵害健康的稚鱼,使稚鱼感染发病[8,9]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养殖场大多采用养殖幼鱼的方式,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
b.肠炎病 :该病是由于志贺氏菌、爱德华氏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炎症,多发于2龄鱼种阶段。发病初期鱼体活动能力减弱、食欲减退,随后肛门红肿突出、腹部膨胀、粪便呈白色糊状。病情严重时病鱼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并最终因衰竭而死亡[8] 爱德华氏菌感染造成的肠炎病病程较长并且死亡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该病菌可以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以通过摄食被病菌污染的饵料而被感染,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损伤,及时更换饵料,保持水质清洁
c.白皮病 白皮病也是多宝鱼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侵入了伤口或是通过水传播,此病以感染部位的表皮脱落为特征,常见于身体侧腹位置,患处呈红色斑点状,后期病灶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纤维膜,极易破裂出血。该病多发于秋末至次年春初[10] 现在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通常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率。
d.赤皮病 :该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导致,发病前期患部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体皮肤剥落露出鲜红的肌肉组织,同时病鱼食欲不振,运动明显受阻,体质下降,易受其他病原体感染,最终死亡。[7]
e.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是由水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冬季低温季节,当水温低于10℃时就容易被感染。病鱼体表长有水霉,鱼体失去活力,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f.烂尾病 本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引起,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病鱼体色变黑,尾鳍基部红肿,鳍条糜烂、脱落,鳞片脱落。本病通常呈散发状,发病率较低,但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较高的死亡。 2、病毒性疾病 a.传染性神经坏死症 :该病又称脑软化病,是近年来发现的危害较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为2~21天,病鱼通常表现为行动障碍、瘫痪甚至死亡。
b.病毒性出血病 :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其病原体属于副黏病毒科粘病毒属的黏病毒,通过海水或污水传播,病鱼体表出现红斑,眼球突出外露,口腔黏膜和肛门充血,鳃盖内出现红斑等症状,病死率达90%以上,危害十分严重。 病毒性出血病流行期多在夏季高温时期,此时正值多宝鱼生殖期,一旦遭受此病侵袭将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寄生虫病 当前多宝鱼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两种,一种是锚头蚤寄生,另一种是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