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爬怎么做好吃?

来恩容来恩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昨天和今天连续发了两个关于“爬爬”的文章,有粉丝评论说为什么是“爬爬”不是“皮皮虾”,还有的说要“烤爬爬”而不是“水煮爬爬”…… 这些疑问让我想到一个段子——

有人问 《三国演义》里的蜀汉为什么不加个“蜀”字呢? 答主很无奈,这个“爬爬”的确是俗名啊!跟那个“狗不理包子”一样嘛…… 《礼记·曲礼》中有云:“鸡曰司晨,犬曰守夜,鸟兽日行。” 在古代,古人对于时间的记录都是根据“天象”记录的,而每天最先报晓的鸟儿都有固定的称呼:“东方之鸟曰凤皇,南方之鸟曰鹓鶵(yuān chú),西方之鸟曰鹔鹴,北方之鸟曰鸿雁,中央之鸟曰鹍鸡。” 当然啦,古代的文盲率是很高的,大多数人都不会读这玩意儿,于是乎,古人就聪明地想到了在名字前面用一个表示指向性的词语来指代——“那只鸟叫鹓鶵”。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那个飞着的是什么?” 对的,说的就是“那飞着的鸟叫什么?” 那么古代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等,怎么知道天天往外飞的鸟是什么名字呢?答案就是——看戏 古时候的戏里经常看到“那红脸的大将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了”,这死得不明不白的红脸大将是谁呢?就是程咬金,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所以史书上记载的程咬金是“人甚伟丽”——又高又大还长得漂亮。

既然都知道他是“那红脸的大将”了,还要这么麻烦地问“那红脸的大将被孙悟空一棍打死的是谁”干什么? ——说明白这个问题才能知道故事接下来该演什么呀!不然你让演员咋接下去演戏? 所以说,古书里的很多文字其实都是省略了很多场景的,需要读者自己想象补充——比如这句“那红脸的大将被孙悟空一棍打死了”,其实应该补上“老将军看到猴哥提着棒子跑过来了……”再补上一大堆“那红脸的大将吓得浑身哆嗦”之类的描述。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离题了,但是我真的被好多人的提问逗笑了—— 先写这么多吧,有人看再更……

戈怀开戈怀开优质答主

原料:

面粉500克,猪夹心肉800克,酱油25克,面肥500克,葱头200克,高粱面500克,猪骨髓油60克,姜5克,豆腐25克,盐15克,芝麻油30克,五香粉2克,茴香2克。

制法:

1、将猪骨髓油炼熟备用。豆腐煮过,捞出压泥备用。茴香、葱末分别入锅内炒黄,用刀切碎。葱头放入碱水中稍浸晾干,与姜分别切碎,入碗中用凉水泡上,然后将猪夹心肉剁碎放盆内,加入猪骨髓油、卤水、盐、酱油、五香粉、芝麻油、豆腐、茴香、葱末和葱姜水70克和均匀,即成馅料。

2、盆内放入面粉,加面肥、温水260克合成面团,用净湿布盖严放在温暖处静饧,开时取出放案上,擀成30厘米见方的方片,撒上高粱面,将馅料均匀地涂抹在面片上,提起饼片一头,搭在另一头,用擀杖擀成饼,放在炽热的鏊子上烙熟即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