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什么好吃的?
户县的食品多得数不过来,不过要论有名的话那得数“秦镇米皮”! 要说秦镇米皮的用料、制作和口感嘛……那都是相当靠谱的。 据说最早的秦镇米皮还是汉武帝时修筑的武功城(现在的杨陵),后来汉文帝的妃子薄姬带到这里居住才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秦镇。至于用大米做原料,是因为这里的水土特别适合种植水稻的缘故。 秦镇米皮看起来就像凉皮一样,但吃起来却更有弹性且软糯适口,搭配秘制辣椒油吃一口就让你忘不了。
说到秦镇米皮不得不说的还有那堪称一绝的辣椒油。辣椒油是用纯植物油炒制的,颜色鲜红味辣,香味扑鼻。吃的时候把切好的米皮拌上特制的酱油、醋加辣椒油,一口咬下去筋道Q弹,香辣爽口。
除了米皮以外,这里的豆腐脑也是一绝。软嫩爽滑的豆腐脑加上香喷喷的花生米,再浇上一勺熬得香浓的胡辣汤,那滋味真叫一个美! 户县的面食也是一绝! 比如这肉丁泡馍,可是说是陕西特色小吃了。
泡馍讲究的是汤汁浓郁,鲜香可口。用筷子挑起来能拉出又细又长的面条才是上品。
这家泡馍馆已经传了四代人,虽说现在条件好了,可以用高压锅加热,但是老板始终坚持传统的制作方法,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保证让你吃到的每一口都是最原汁原味的陕西风味。
如果你觉得泡馍太干的话,旁边还有一家卖酸汁儿的,可以来一碗清爽解腻的酸奶开胃。
户县凉皮:
产于户县北边山区蒋村的油糕、西河乡的锅盔和蒋村以南的五竹镇的凉皮,以其色、香、味而名扬四方,尤其是五竹凉皮更是一绝。制作时选料严格,工艺讲究,将上等小麦绿豆研成细面,用细箩过滤;精粉经沸水烫后,加凉水揉匀,放在清水中反复揉洗,将淀粉沉淀在盆底,上面的清水倒出,将盆底的淀粉加适量水搅成糊状,蒸制成5公分厚、直径为80公分的圆饼,切成细丝,拌人用胡葱、辣椒油、五香调料等制成的调料即成。特点是光滑透亮、鲜香筋韧。
户县腊汁肉:
腊汁肉制作已有130多年历史,1918年户县人马建民、杨忠义到西安开设了“味老池”饭店,制作户县腊汁肉,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名扬三秦。腊汁肉皮薄,色红,切片不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香可口。其制作选料严谨,操作严格,火功到家。制作方法是将选好的猪肉放入锅中,加上白糖、大料、蔻仁、生抽等15种调料,经长时间文火炖煮,炖熟后捞出,冷却即成。
五竹辣子面:
产于户县五竹镇。制作时先制成辣椒面,其方法是将辣椒晾干,除去把,研成细面。制汤时,取一陶瓷泡子,放入姜、盐、糖、五香调料,在冷水中泡3—5天后,捞出调料,倒入香油,加少量水及自制的黄豆汁,加温泡20分钟,滤渣即成糊汤。制作时将粉条煮熟后捞入大碗,加适量糊汤及辣椒面,滴上麻油,配上凉粉块、韭菜、蒜泥等即成。
户县干豆角:
产自户县的五竹、留民、大王等镇,是当地人民的传统副食、豆角生长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豆角豆粒大,肉厚细无筋。干豆角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其制作方法是将豆角荚煮熟,放在清水中浸泡10—15天,使豆荚软化,捞出再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后,用手均匀拧成30厘米长的条状,挂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晾干即成。干豆角色泽金黄、肉软多汁、味鲜醇香,有健脾和中之功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等。
户县油糕:
产于户县北边山区蒋村镇。有麻馅、枣馅、豆馅等多种。制作方法:先将上等白面粉5公斤和匀,放入开水锅内煮熟成稠糊状,取出加1.5—2公斤面粉,倒在木板上摊成薄片,晾凉后卷成直径10厘米圆筒,用手抻到12厘米长时折成短节,擀成直径4厘米圆饼,成坯。再将白糖1公斤倒入锅内加水烧开,熬到粘稠时离火,再将化开的猪油400克加入搅匀,再将馅料放入搅匀即成馅心。包馅时,把馅料20克放在擀好的面皮中部包成馅饼状,将生油2.5公斤倒入锅中烧至五成热,把做的馅饼下锅,用铲子推动,至馅饼浮起,呈金黄色,捞出沥油,装盘即成。特点是外层松酥,里层柔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