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酱牛肉哪家好吃?
说起京式酱牛羊肉,得从正儿八经的“炖肉”讲起! 过去老北京有“灶窝子”(厨房)和“堂屋”之分,厨司拥有绝对的权威,大厨师们被尊称为“师傅”或“掌勺的”。做“炖肉”是厨师们的看家本领之一,老北京最有名的“涮羊肉”,源于“烧羊肉”(即是今天的“炭锅羊肉”),而做“烧羊肉”首先得会炖“小豆腐”——这玩意儿跟现在的小奶头儿差不多,用黄油、牛奶加水调稀了,搁葱花、盐,煮成糊状,这叫“打坯”。做好“小豆腐”之后,把切好的黄羊肉贴上面糊下锅炸,这叫“炸丸子”。最后放到锅里添汤炖,这叫做“炖肉”。
除了“炖肉”之外,厨师们还会做“炒肉丝”、“熘肉片”之类,但那些可都是“细活儿”,得用炒菜的技法来烹饪。而“炖肉”这种硬活儿,则非京菜系的厨师不可。他们使用的工具,除了刀叉之外,最神奇的莫过于一个“圆盘”,直径足有一尺多。据说这是根据古代“甑”的形状改良而来的食具——在底部有个洞的浅盘子,用来蒸饭、炖肉皆可!
老北京的“馆子”不少,但能做“炖肉”的不多,九门小吃中的“柳泉居”就是其中一家。其他如“萃华楼”“泰丰楼”“全聚德”“便宜坊”“同福楼”“五芳斋”等大饭庄,也能吃到这道菜。小饭馆中,能做的也不多,我记得住朝阳门外大街北边的“广合居”和西四南大街的“永和居”有过这样的菜品。
我小时候住在东城,记忆里与“炖肉”有关的,唯有“柳泉居”一家。当时我们住在地坛边上的一个小院里,离“柳泉居”很近,约一百米的距离。记得母亲偶尔带我们去那里吃顿饭,那可是“最高礼遇”啦!上上下下都称呼“师叔”(我的父亲去世较早,因此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四人)!
“柳泉居”是个老字号,据说它家的“爆肚仁”和“熘肝尖”做得最为地道。当然,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里面的“炖肉”!那个时代,物价还很便宜,一碗面顶多二两银子(10元钱),“炖肉”也只是二两粮票+2毛钱(2元)。
当时“柳泉居”里有座钟,每过一刻钟,就会敲一下,提醒食客们抓紧时间,别耽误了时间浪费粮食!我们在点完饭菜后,总是眼巴巴地看着这座钟,因为每一声响,都意味着又要“增斤添两”了……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柳泉居”也渐渐没落了,最终倒闭关门。而其他像“广合居”和“永和居”,也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