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吃的野菜?
我小时候,春天的田野里长满了野菜! 记得最清楚的是马兰头,因为马兰头的叶子长得像马蹄的铁片,很多。马兰头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凉拌,我最喜欢用豆腐炖马兰头吃。把新鲜的马兰头清洗干净,切掉老根,用开水焯熟(这样能去除里面的草酸),然后和豆腐一起放盐、酱油、味精等调料,烧熟后一碗绿油油的马兰头豆腐就出锅了; 还有一种野菜叫做“地肤”,有些地方也叫它“扫帚菜”。这种野菜很好认,因为它长长的枝叶都呈细长的圆柱形,而且表面有薄薄的白色柔毛。地肤嫩茎叶可煮食或作馅,味道有点像是菠菜或者苜蓿芽,但是比它们都要脆嫩一些。最好的吃法是凉拌,在清水里焯一下,然后用冷水激凉,捞出控水,加上盐、醋、香油拌匀即可食用。地肤籽粒可榨油,也可直接炒食或是做菜。 用肥瘦相间的猪肉炒制而成的“野葱炒肉”是我最喜欢的下饭菜之一,每次做这道菜,我都嫌葱太少了!
另外,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灰菜、柳蒿芽等也是我喜欢的野菜,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野菜也都进入了超市,想买就能买到。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常见的野菜以外,各地还有很多独特的野菜。就拿北京来说吧,据说有个叫“沙果”的野菜,只有在北京才能吃到,它的别名居然叫“北故城”,估计是因为过去只有北京有这个野菜,所以外地人来了总要问“哪里有卖‘北故城’的啊?”
蕨菜
蕨菜又叫猫爪蕨、龙头菜等,学名蕨,是集营养、医药、观赏于一身的蕨类植物。它营养丰富,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中医理论认为蕨菜味苦、涩,性寒利水,具有荡涤脏腑、减肥强身和清热滑肠等多种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蕨菜含有蕨素、蕨酸等物质,能分解致癌物亚硝酸铵。
蕨菜生长在20°~28°坡度及20°左右的山谷中,土壤为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在海拔150~2200米的地方均有生长,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春季采摘蕨菜1000克,加水适量,煎成150克浓缩液,加入少量蜂蜜,每晚睡前服用1汤匙,可抑制头发变白。蕨菜鲜品在每年春季3月末至5月初长出地面。此期间正是人们享用蕨菜的季节。鲜蕨菜的采收应在幼嫩的芽苞伸长、小叶完全展开前进行。
采集时在蕨菜地下茎之上5厘米左右剪断。加工蕨菜方法是:将鲜蕨菜用开水烫2~3分钟,水温80~90℃,然后下水漂4小时左右。如需保存,可放在冰箱或换几次凉水浸泡。食用时煮熟,可炒食、凉拌、做汤或下火锅,也可晒制成干品。如凉拌蕨菜,须用开水烫后漂凉,切段、配以姜丝、香油、味精、醋等;蕨菜炖肉味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刺儿菜
刺儿菜属于菊科,土名叫刺刺芽子或刺菜,是北方农村较为常见的一种野菜。它有清除体内沉脂、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的功效,适合于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患者食用。
刺儿菜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沙质地、湿润处及盐土上。3月上旬至6月下旬是采刺儿菜的最佳季节,此时可以采集到鲜嫩的幼茎、叶片和嫩叶,食用时可炒食、做馅、火锅菜或凉拌均可。如拌刺儿菜:鲜嫩刺儿菜1000克,开水稍烫捞出,控净水,切末,加150克辣椒面和适量酱、盐、味精等拌匀即可。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公丁香、黄花郎等。初春采幼茎及叶,以嫩叶、嫩茎做汤或下火锅,可凉拌、烹炒、做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治疗急性阑尾炎、乳腺炎、淋巴腺炎及湿疹、黄疸、高热等疾患,适用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