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汤羹最好吃?
老北京有个著名的“四大熬”,除了白肉血肠外,另外三个是什么? 过去在北京过年除了祭神、祭祖等仪式之外,从腊月二十五六开始就有“送旧”和“迎新春”的民俗活动了。 “送旧”就是告别农历猪年(在过去人们通常以阴历计算生日),“迎春”即是迎接农历虎年的到来。在“送旧”、“迎春”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熬年。
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除夕夜(春节)“凡家门帐房、道院、禅林必具三牲、果品、币帛及种种灯烛,于旦夕焚香礼拜……夜阑人静之后,诸庙观皆然。”也就是说,在除夕夜各家各户都要准备鸡、鱼、猪肉等三牲(也叫三神),摆上供桌,点燃香火鞭炮,通宵达旦地祭祀祖先,祝愿新一年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不过,老北京的“四大熬”可不是为祭祖而准备的。它们分别是: ①熬白菜;②熬芥菜;③熬韭菜;④熬年糕。 老舍在小说《四世同堂》中提到过老北京的“四大熬”: “他(小羊圈里的老头)并没吃饺子。过了除夕,他就得挨饿。可是,到了初五,他还要再挨饿。有吃的那天,得初一和十五。在这十天里,他可以喝点儿面汤,嚼两口发糕,可是没有‘正餐’。每逢他想‘开开荤’,厨子就给他做一碗酸菜炖粉条——他爱吃这口儿。这是‘破五’的菜。从年初一到初五,他可以吃素,但只能吃五种素菜。初六之后,他才可以大吃大喝。
对老北京人来说,每年只有在这十天才能尽情吃肉,真是比过年还高兴! 这十天叫做‘吃斋’或‘持斋’,也叫“打斋”。在这十天中,人们可以吃素,但是不能杀生。 在“持斋”期间,有“四大熬”——熬白菜、熬芥菜、熬韭菜、熬年糕。这些菜是在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做的,而且只许在白天做,晚上禁止做任何烹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