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好吃吗?
我吃过一次,很好吃 赤眼鳟,别称黄刺鱼、生鱼(广东)等,属鲤科黄尾鲴属鱼类。为典型的底层淡水鱼类,对水质要求高、喜食浮游动物,摄食量大,生长速度较快,但个体较小,一般300克左右,最大可超过1公斤,多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江、河、湖泊中。 一、形态特征 赤眼鳟体侧扁,腹面平,头小,口端位,上颌稍能伸缩,下叶稍长于上叶;眼大而圆,被有薄膜。鳞小而薄,背鳍和臀鳍无硬刺。体色随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异,生活于溪流中者一般为青灰色或深褐色,生活于湖水或江河中的多为灰白色或有黑色斑点。 二、生活习性 赤眼鳟属于底层鱼类,常活动在水的中层,以小鱼虾为食,也吞食藻类。4月下旬始见于江河支流水域,5~6月盛产于湖汊及河流支流,9~11月在湖泊深水处越冬。
三、养殖技术 赤眼鳟的饲料来源很广,在天然条件下多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软体动物、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等为食。人工养殖时可用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兼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如水蚯蚓和小杂鱼等,也可用碎菜饼加米糠、麸皮等配制成饲料。在幼鱼期可投喂切碎的水草,成鱼期则宜投喂切短的青草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
四、食用价值 可做红烧、清蒸等,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比鲤鱼和草鱼更具特色;其肝可制鱼肝油;尾鳍可做鱼翅。由于它具有耐低氧、易饲养、适应力强等特点,因此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养殖对象。 赤眼鳟还具有药用价值呢!《本草纲目》记载:“黄颡鱼”主治风寒咳逆,水肿,小儿吐乳,消宿食,疗疮疥。 附方:治咳嗽风痰:黄颡鱼一斤,去头和肠,淡煮食之。(《滇南本草》) 治肺痈:黄颡鱼捣汁服。(《食疗本草》) 治水肿:黄颡鱼煎汤饮服。(《食医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