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鹅好吃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我小时候对于「竹荪」的印象只停留在小学课本中的插图——那图画的模样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翠绿的竹林中,一个穿着朴素的女人正小心翼翼地从竹竿上摘下竹荪。 一直到高中,我才第一次吃到竹荪。那时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专门吃火锅的店,叫做"小肥羊",里面有很多新鲜食材,我记得其中有土豆、豆腐泡和竹荪(那时候好像还没有人工养殖的竹荪,所以印象中似乎只有野外采集的竹荪)。
我当时对这3种菜都不算太感兴趣,所以也没有多买,不过后来我发现竹荪吃起来味道很赞! 直到前几年到云南旅游,在丽江古城里我第一次买到人工培育的竹荪。当时觉得非常新奇,于是就买了一些回来,打算做一些家常小菜尝尝。 于是我便按照食谱上的方法,做了一个清炒竹荪。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青色的竹笋似得竹子里面,居然还有黑色条纹的“内脏”存在……吓得我连忙叫来老公,告诉他不要动这黑黑的玩意儿。 接下来,我按食谱做了凉拌竹荪,还做了竹荪排骨汤。 吃上去的感觉都是:味道确实不错,可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原来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药膳”理念早就体现在民间的菜肴之中。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土鸡炖竹荪」。 这道原本普通的乡村美味之所以有了药用价值,据说是源于一个民间偏方:以前穷人家孩子得了咳嗽,没钱买药,便用自家养的土鸡和竹笋熬点汤喝,结果痰液变少,咳嗽好转。 这个偏方流传至今,成了众多酒店饭桌上的美食佳肴。只是现在的人吃竹荪,已经很少会有人把它外面的黑膜给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