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为什么好吃?
“土鸡”两个字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严格来说土鸡是品种名称,而不是指某个特定的饲养方式或品质特性。目前市面上所谓的“土鸡”大致有三种来源: 1)特指某几个农村的土鸡品种(如文昌鸡、清远鸡等);
2)原种土鸡,也就是保留当地土鸡品种特征的纯种蛋鸡或者纯种肉鸡;
3)杂交土鸡,以地方土鸡为一个母本,引进一个外源父本进行杂交后所培育成的土鸡。 对于第一种和第三种,由于遗传基础不同,本身就不具可比性而且从营养学上来讲也没有太大意义。第二种说法比较准确,不过现在好像也没什么人这么讲了。
以前传统养鸡都是散养在乡村田野间,这样养殖出来的鸡确实具有“土鸡”的特征:体型较小,骨骼较轻,肉质细腻且有嚼劲,味道鲜美且肉甜。 但是现在市场上所谓的“土鸡”却已经大都不是这种形式养殖出来的。
因为受饲料资源、养殖成本和市场供需的影响,自2004年起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养殖场的蛋鸡使用玉米、豆粕等原料饲喂,同时强制推行“产蛋期全价料”,也就是不论母鸡的品种还是体型,只要到了产蛋期都必须统一加料、统一标准。这就改变了以前自然放养状态下“优者优胜劣败”的规律,导致现在的“土鸡”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笼养”特征——“四肢粗短健壮”“羽色变淡”“胸腿肌发达”“体重较大”(尤其是三黄鸡)等等。 但这并不影响“土鸡”的口感和质量。。。难道你还想吃出鸡肉原本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