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川菜具养生功效?
川菜在制作手法上油重、味厚,口味偏麻、辣、咸、鲜。事实上,川菜当中的麻、辣和咸,是川菜的调味基础,是区别于其他菜系的特色体现。川菜在调味中十分重视调料的复合使用,各种调料不是单独作用,而是相互融合、彼此制约。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中,选料、烹饪方法,调料的量和性质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麻、辣:改善循环,促进消化
川菜中不可缺少的配料包括花椒与辣椒。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性热,入脾、胃经,具有散寒除湿、健脾暖胃、祛风止痛等功效;辣椒味辛、性热,入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辟秽饭滞、增进食欲等功效。
因此,经常食用麻、辣味重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饮食不振、积食滞胀的人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此外,麻、辣味食物还有发汗、解表等功效,所以适当食用些偏麻偏辣的菜肴可以作为感冒初期的辅助食疗方法。但如果有面红耳赤、口腔糜烂、大便干结、眼睛干涩等症状时就不宜过食麻、辣食物,否则反而会加重症状。
咸:调理脏腑,平衡味道
川菜中盐的使用量偏大,其优点在于成菜后味道浓厚、更易入味;缺点则是钠的摄入量过大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但用在凉菜中,则咸味不足,因此在烹调时,凉菜盐味的量应多于热菜。盐为百味之主,百味之本,五味之长。是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要药,具有滋肾润燥、清肝明目及安神的作用。
葱、姜、蒜:抑菌杀菌,祛痰止咳
葱、姜、蒜也是川菜中常见的调料,中医认为,葱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杀虫之功;生姜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之功;大蒜性味辛平、有解毒杀虫、消肿止痢、止咳平喘之功。“葱、姜、蒜”在烹饪时,无论生吃或熟食都具有抑菌及杀菌作用。在秋天干燥易上火之际,适量食用些带葱、姜、蒜做调料的菜肴,如“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能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祛痰止咳”的效果。
糖:保护黏膜,调和口味
川菜在制作上尤其重视甜味的调味,如炒回锅肉、凉拌白肉等。中医认为,甘味内入脾胃经,具有缓急止痛、补益、调和性味的作用,因此糖具有较好的保养胃黏膜功效。糖还有调和口味、缓和咸味的作用,在炒盐菜时,加入一些白糖,就可以缓和咸味。